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磁性系列玩具存在致命安全隐患,家长需避雷

发布时间:2022-05-26 09:13:01 作者:佚名   来源: 浙江消费维权网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各类儿童消费品又迎来了消费热潮,近年来,磁性系列玩具成了儿童玩具市场的新宠。磁性玩具主要包括磁力泥、磁力珠(也叫巴克球)、磁力棒、磁力片积木等磁性玩具,而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拆卸、组装玩具。磁性玩具中均含有磁铁,且为小零件,存在容易被儿童吞食或者塞入鼻孔,造成吞食异物甚至窒息的风险。如果儿童吞下两个或以上的磁体,这些磁体会通过肠壁相互吸引,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肠穿孔或肠梗塞等严重危害。

  

  一、多地已出现磁性玩具危害儿童健康事故

  

  近日,浙江在线就曝光了广州市3岁半的娜娜(化名)腹痛呕吐,还发高烧,经CT检查发现,她腹中竟藏着10块磁力棒,1颗螺丝钉!异物在消化道“你追我赶”“相互吸引”,串成一个约7厘米的“发夹”,磨穿了5个洞,非常危险。为防止病情恶化,普通外科医生迅速为女童开展手术,将异物顺利取出,终于成功脱险。

  

  同样,北京青年报也曝光在近一个月以来,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就收治了5个因误吞磁珠的患儿。其中1名5岁男孩更是误吃43颗巴克球(磁力珠),导致肠道穿孔。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医生连夜为他急诊手术取出磁珠,将肠道被磨破的三处“破洞”精心修补完整,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二、磁性玩具不一定益智,但是真的容易危害孩子健康

  

  巴克球(磁力珠)作为一种成年人解压的用品,不适合儿童玩耍。但是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巴克球时,却发现在一些母婴专卖店、婴童专营店里面都有巴克球在销售,甚至有些店铺网页上将巴克球直接标注为儿童益智玩具。

  

  同时注意到在评论里面有这样的内容:“百变磁力球颜色多,有磁力不易脱落,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的玩,收到以后闺女就开始不看手机电视了,每天就是玩弄磁力球”;“太好玩了呢,小巧又有趣,宝宝很喜欢玩这个!推荐购买哦”。

  

  从这些买家上传的图片,也能看出是孩子在玩磁力珠。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今年年初发布的儿童玩具风险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儿童磁性玩具中绳索和弹性绳、磁体和磁性部件两个项目的不符合率较高。更严重的是,检测出可迁移元素(硼)不符合2批次。过量的硼会导致中毒,特别是硼砂,成人中毒剂量是1—3克,婴儿误食2—3克可致命。磁性玩具中含有的硼砂,如果孩子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不注意洗手,或者放到嘴巴里面去吃,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

  

  三、杭州市消保委提醒,选购磁性玩具时要注意:

  

  (一)选购与儿童年龄适用的产品,有安全标识的玩具。

  

  选购时要仔细阅读产品标识信息,选购与儿童年龄适用的产品。一定要看外包装上有没有完整的产品信息、原料、厂家警示信息等,没有标志的三无产品千万不要购买。优先选择大品牌的玩具,大品牌的玩具安全上更有保障。

  

  (二)规避肉眼可见的危害。

  

  比如一些绳索比较长的玩具,或者轮廓比较尖锐的,或者是零部件有松动的,有小零部件的就尽量的不要购买给孩子。尽可能不要购买孔和间隙在5毫米到12毫米之间的玩具,容易造成孩子手指夹伤。不要让8岁以下儿童玩耍含有强磁性小零件的玩具,以防儿童误吞或吸入强磁性小零件,造成窒息、肠道穿孔等伤害。8岁及8岁以上的儿童在玩耍此类玩具时,家长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警示说明,并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三)给孩子玩玩具之后一定要洗手。

  

  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吃东西,避免儿童用嘴接触玩具或揉眼睛,孩子玩完玩具之后一定要洗手。

  

  (四)注意保留购物凭证,依法维权。

  

  注意保留好付款凭证、经营者广告宣传单或宣传语、与店铺客服的聊天记录等。如发现侵权行为,消费者可携带证据材料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随时注意宝宝身体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如果消费者发现儿童出现突发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疑似吞食磁性小零件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进行救治。在已发生的事故中,部分儿童在吞食磁性小零件的初期仅表现出疑似流感症状,有可能造成误诊,延误救治,会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


原文链接:https://www.zj315.org/News/ArticleDetail.aspx?iIY2ISQvqOCVWSw7wvUx8g==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嘉善县消保委发布2022年第5号消费警示 下一篇:省消保委2021年7号消费提示: 假日出行,租车“四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法制网 d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