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近年来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情况频发。而假借“以房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地产”“候鸟养老”等养老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则是诈骗分子的主要伎俩。
案例
承诺高息回报,“养老项目”非法集资过千万元
“你听说了吗?最近总有人在我们社区附近宣传要在东湖风景区建设养老院,听说环境很好,现在缴纳养老床位预订金就可以领取福利补贴,明天他们在酒店办宣讲,一起去听一下吧!”“听说只要去到现场就包一顿自助餐且有礼品,反正我们闲着没事叫上亲戚朋友一起去吧!”
在买菜的时候,王婆婆听到朋友对某养老项目的诸多介绍,顿时心动不已。第二天,王婆婆与街坊邻居结伴去了宣讲会,经现场考察后,几个朋友都交了所谓的养老床位预订金。然而,一个月后,他们接到警方的通知,被骗了,他们缴纳的几万元都打水漂。不但没有当初承诺的高额收益,现在连本金能否要回都是个问题。王婆婆听到消息的当天就被气到住院。
据了解,犯罪分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以投资“荷香生态养生园”老年产业项目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宣传并承诺高息回报,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变相非法吸收资金,数额巨大,扰乱金融秩序,该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据披露,他们共计吸收200余名投资者人民币1210万元,造成实际损失955万余元。
解读
“养老产业”项目成老年人上当受骗重灾区
近年来为什么频发老年人上当受骗?据统计,目前犯罪分子主要伎俩是假借“以房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地产”“候鸟养老”等养老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其中,以“养老产业”项目最为典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正成为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受害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防范意识欠缺、鉴别能力减弱、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同时受到利益诱惑,因此往往落入投资陷阱。
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是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手段。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提醒
四招守护老年人“钱袋子”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防骗?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一是认准金融机构正规服务渠道;
二是妥善保护个人信息;
三是对于“高额回报”需谨慎;
四是家庭保护要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