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随着消费升级,审美风格、设计理念、款式功能、文化主张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追求的商品卖点,人们愿意为了个性化的喜好和追求买单。反向定制这个看似陌生的经济新名词也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为消费者的个性表达提供了出口,成为商家竞相瞄准的市场新机遇。(据7月15日《工人日报》报道)
近年来,一种新型定制方式——反向定制逐渐走俏。与销售者、消费者提出诉求,向企业下订单,企业进行生产加工不同,“反向定制”是生产者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个体或者个性需求的产品。“反向定制”满足了“90后”“00后”等新生消费群体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心理,从而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赢。
《2020年线上新品与C2M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要求市场提供精细化、多功能的新产品。以C2M为主要模式的新品经济帮助从供应端到消费端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开始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成长的重要驱动力。眼下,众多电商平台都将反向定制业务作为自己商业布局的一部分。在前不久电商平台“618”大促期间,许多品类的反向定制产品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有的销量同比增长10倍。
作为新生事物,“反向定制”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也暗藏隐忧,需要有关部门予以正向规范。
首先,保障用户隐私。反向定制模式需要规模数据支持,在收集用户信息过程中的隐私保护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最近,有媒体报道部分商场超市要求必须下载该企业的APP才能扫码付款,为的就是通过APP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分析其消费习惯,为下一步营销等活动提供支持。在反向定制中,不能排除个别厂家为了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从而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监督企业遵循正当、合法、必要、同意的原则收集用户信息,切实保障公众信息安全。
其次,保障产品质量。电商是反向定制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近年来一些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过多款游戏手机、游戏电视等产品,往往“出道即成爆款”。不过,作为电商专供产品,“反向定制”不能只把心思用在揣摩消费者心理,更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华而不实”。
对于“反向定制”来说,质量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广大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在质量上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履行职责,以“线上线下一致”为原则,对传统制造和反向定制产品予以同样严格的监管,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促进反向定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