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儿童节礼物“盲盒”火爆,家长购买不能盲目

发布时间:2021-05-31 22:00:09 作者:佚名   来源: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儿童节将至,不少家长正为孩子精心挑选礼物。据中国青年网消息,相关网店儿童节盲盒销量增加。消费者协会发出提醒,警惕“文具盲盒”引发孩子购买成瘾。

    

  盲盒这一概念,从来不乏大众关注。从日本“福袋”,到模型“扭蛋”,再到“集卡营销”,最后在2016年“盲盒”成功激活了青年潮玩市场。消费者对商品进行“盲买”,似乎也包含着他人馈赠的惊喜。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人们的原始好奇心及收藏欲。

    

  成年人喜欢开盲盒,未成年人也是如此。据报道,“文具盲盒”、玩具手办类的盲盒颇受孩子们欢迎。两者相似性在于,都是出于好奇心理,并借助抽取盲盒的方式对自身所喜爱的物件形象进行收藏,甚至会集齐整套以满足自身的收藏欲。这种购买本质上是消费者对所售卖商品某种形象概念的追求,与物品本身的功能关系不大,无论是卡片、模型还是文具,都能够受到追捧,这其中所追求的也许并非是什么实用价值,而是某个文娱符号的表意功能。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开盲盒只能由父母等长辈来购买,但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若同学间大量出现“文具盲盒”的产品,特别是稀有产品时,出于孩童的攀比心理,或许将导致要求家长购买的现象频频发生,引发未成年人非理性的消费。

    

  实际上,盲盒的饥饿营销手段,推出所谓的“珍藏款”“经典款”“稀有款”便是利用消费者“小众化”的心理,毕竟一个物件的稀有程度与物件的价格成正比,对未成年人来说,拥有了“稀有”,就拥有了同伴中的话语权,这一点,孩子虽然可能没有明确的认知,但却能通过同学间的行为形成朴素的感知。

    

  同时,借助IP化的衍生形式进行商品售卖,本就自带一定的消费群体,那么商家这种“盲卖”利益相较于“明卖”显然更高,而儿童产品其利润空间则更大。一方面,儿童消费支出比例占据家庭开支的极大部分,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对孩子成长的陪伴,往往希望借助物质补偿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孩童对产品认知程度有限,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对于喜好的产品中的卡通形象是否为正版授权等并不会过度在意。相反,“孩以群分”,一项新事物所引发的一群孩子购买兴趣,将大大促进商家产品的销量增长。

    

  当儿童大量购买“文具盲盒”导致其收藏大过使用时,文具的属性就发生了错位,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儿童节给孩子买盲盒,既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又要规避“盲盒”成瘾的潜在风险。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开展趣味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8-21429-1.html

上一篇:治预付卡“霸王条款”,提高违法成本是“王道” 下一篇: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须久久为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法制网 d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