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今年以来,海南州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接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切实解决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全州共查办民生领域案件148件,罚没款272万元,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件。
强化行动举措。不断健全“铁拳”工作机制,打造执法为民“铁拳”品牌,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案件查办这条主线。二是强化两个效应。一方面,发挥执法的打击惩处效应。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优势,综合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规定的手段,对违法行为综合分析,依法从重处罚,用足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切实加大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发挥宣传的警示震慑效应。及时公布查办的大案要案,持续释放震慑效果,加强舆论监督,扩大办案影响。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违法失信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信用约束,依法实施联合惩戒,警示经营者守法经营,令其不敢以身试法。三是建立三项机制。首先,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州局和县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协调,组织推进“铁拳”行动。其次,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树立全州市场监管“一盘棋”思想,州局和县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办作用,协调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和案件协查,消除各自为战、碎片化执法。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研判,及时分析风险点,做到执法办案与行业监管相互支撑。四是抓好四个环节。着力拓宽案源渠道:通过分析投诉举报、舆情监测以及与企业、行业组织交流等多种方式,梳理汇集违法线索;扩展查办关联案件:树立全链条办案理念,注重在个案查办中追查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努力铲除整个违法产业链条,端掉“黑窝点”“黑作坊”;大力推进行刑衔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情况通报、线索研判;积极开展行纪贯通协同:加强执法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强化纪检监察监督,防止对执法办案的干扰。
突出行动重点。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重拳出击,以“铁腕”查办一批与群众紧密相关的“铁案”。一是综合治理加油机“偷油”作弊。联合工信、公安、税务等部门以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为着力点,围绕加油站经营管理和加油机安装、维修、使用的全过程全环节发力,从根本上遏制计量作弊、偷逃税等违法行为,斩断加油机作弊黑色产业链,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屏障。截至目前,查办加油机计量作弊违法案件2起,罚没金额122.67万元,没收具有作弊功能加油机主板16块、电脑1台,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及滞纳金20.06万元。二是严查不合格燃气用品。紧盯气瓶充装、检验,燃气器具及相关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通过严查严打,切实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查办销售不合格燃气用品违法案件4件,没收不合格“瓶灶阀器管”83台(个、件),罚没金额0.45万元。三是重拳打击虚假宣传。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行动,重点查处消费领域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查办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违法案件2件,罚没金额25.4万元。四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聚焦居民消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要商品,持续加强价格监管,部署开展价格监测,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查办价格违法案件5件,罚没金额40.63万元。五是保障“二品一械”安全。坚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与强化日常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快提升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消除监管盲区,切实保障“二品一械”安全形势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用化用械安全。截至目前,查办“二品一械”违法案件10件,罚没金额6.86万元。六是强化食品安全隐患治理。以“四个最严”为统领,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守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截至目前,查办食品违法案件62件,罚没金额36.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2件。七是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面实施风险排查,开展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整治一批、打击一批、查处一批为原则,从严从实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厉打击产品质量方面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查办工业产品质量质量违法案件35件,罚没金额7.5万元。八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截至目前,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8件,罚没金额0.93万元。九是狠抓青海湖禁捕。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精神,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市场加工销售青海湖裸鲤(湟鱼)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查办青海湖禁捕违法案件2件,罚没金额11万元。十是严打“鬼称”。针对集贸市场、景区及沿线、学校医院周边、夜市等重点区域,集中突袭肉类、水果销售、餐饮店等电子秤使用行为,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私自拆改装和“鬼秤”“作弊秤”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查办使用“鬼称”违法案件3件,罚没金额0.13万元。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巩固行风建设成果,优化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统筹执法尺度、力度、温度,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各类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体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一是坚持创新包容与坚守安全底线相统一,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执法温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涉企柔性执法方面,做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长治久安”,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对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行业和领域内的轻微违法情形,更多地采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等方式及时纠正,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对不触碰安全底线、对符合国家和省州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督导及责令改正等手段,引导规范经营。二是坚持把柔性执法落实到具体案件处置中,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坚持将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强化执法办案监督,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和水平,积极探索案前、案中、案后“服务型执法”模式,打通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脉络,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疏、引、帮”等柔性管理措施,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兼顾法理与人情,让执法更有“人情味”。三是依法推行“轻罚免罚、首违不罚”,让执法更有“温度”。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进一步细化量化自由裁量基准,确保执法过程中的精准把握和综合考量,让企业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情节轻微、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首违不罚、轻违免罚。将执法监管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高度统一,使开出的每一张“罚单”都有理有据、情理与法理相融,做到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截至目前,全州作出不予处罚决定39件,从轻处罚52件,减轻处罚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