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装修猫腻多,这些套路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4-03-24 08:35:47 作者:佚名   来源: 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定制家居随意增项,装修公司承诺的产品货不对版,家装材料品质不过关……这些都是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经遇到的烦恼。由于装修过程冗长繁杂,合同很难明确落实每一项服务的具体标准,非常容易引起消费纠纷。装修猫腻多,消费者如何躲开各种套路?

  

  合同模糊,型号货不对板

  

  广州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遇到装修公司在报价单上故意模糊细节,只简单写所需材料,不写明材料的品牌和规格。而这些材料的品牌、规格千差万别,品质和价格的差距也非常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张先生帮儿子装修婚房,为了兼顾美观与安全,他几经考虑选中了一家装饰公司的壁布。双方签订了一份商品销售合同,张先生陆续支付了包括壁布费用以及安装费用在内的17000多元。但在施工现场,他发现安装工人使用的胶水是过期的。商家承诺的“环保辅料”竟然变成了“过期胶”,张先生越想越生气,将装饰公司诉至法院。

  

  有多年装修经验的陈老板表示,就算是同一品牌的同类产品,也会分一级品、二级品以及工程用、家用,它们的价格和品质各不相同。有些装修公司为了牟利,利用业主不了解装修材料和工艺的弱点,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来换取相应的利润。

  

  建议:逐一明确条款细则,仔细查验材料信息

  

  消费者一定要签订正规的装修合同,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等。装修合同中,要将装修的质量标准、建材的规格以及施工期限等逐一填写清楚,并明确违约责任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签订工程保修协议书,以保障今后出现装修质量问题时能顺利解决。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消费者要选择有合法经营资质和售后服务较好的家装公司,签订书面合同时务必详细了解相关合同条款细则,不轻信口头承诺,在接受服务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材料材质以及规格等,关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同时,家装公司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明码标价、合理收费,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时妥善处理消费矛盾纠纷。

  

  材料品质不过关,刚使用就出问题

  

  近日,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家居家装领域2023年投诉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家居家装领域投诉量近9000单,受“6·18”与“双11”购物节的影响,在这两个时期数据出现峰值。从投诉内容来看,产品质量占比超四成。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众留言区里,有市民求助:“装修公司用瓷砖是工程瓷砖,房子还没入住就有地方裂开了,这些瓷砖质量很差,本就不应在家庭装修中使用,收费还比市场价高出两倍。”

  

  张先生在某门窗公司定制了3万元的门窗,但入住一年后,他发现窗框变形、金属配件生锈等问题。张先生怀疑商家使用了劣质材料,而商家一直不提供材料的型号、生产地址和正规合格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建议:多途径维护正当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由于消费者对装修的了解程度远不及经营者,一些商家会利用信息差钻空子,在合同约定上偷换概念、装修材料以次充好。还有装修公司设置各种消费陷阱,消费者确实很难绕过去。一旦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维权:一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二是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三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四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更需要监管部门等多方参与,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用低价套餐引流,暗藏增项“陷阱”

  

  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定制家居存在低价套路、增项加价的问题。吴先生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留言称:“此前,我与某家具公司初步谈妥了总价3.98万元的全屋定制家居,包含衣柜橱柜以及2.1万元的家具套餐包,并额外赠送一张床和自动晾衣架。但等我付完尾款后,商家拒绝兑现当初合同约定的家具和赠品,并称还需在店内再消费1万元以上才能兑现承诺,这不是明显的欺诈和违约吗?”

  

  还有消费者称,签好合同付了定金后,商家临时要求加价才能发货。更有网友吐槽:“花费10多万元的全屋定制家居,结果对方只负责测量设计和送货,安装还要单独收费。”凡此种种,都让消费者头疼不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商家玩“障眼法”,低价抢占市场资源:为了争夺资源、抢占市场,不少商家宣传时,以“低价、资源整合程度高、工期短”等口号迷惑消费者,一旦工期开始,商家则以种种理由变相加项。若不加项则无法施工,消费者只能处于被动加项处境,投诉由此产生。

  

  二是消费者专业信息储备不足,极易落入增项“陷阱”。消费者不懂专业知识,只能由商家说了算。为了让工期顺利进行,消费者只能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建议:选择口碑企业,把握装修细节

  

  知名法律博主雷家茂表示,在家装中产生增项或减项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签订合同时商家是否明确告知消费者会存在这些内容,以及是否明确告知了相关的费用标准等。如果消费者表示接受,那么一般没有问题。但有些不良的家装公司往往会以低价签约来吸引消费者,采取故意隐瞒增项的相关信息,甚至故意减少预算、扣减项目、少报施工面积或建材等手段做低签约价格,然后加上增项结算等模糊条款,使消费者陷入“实惠”的陷阱,如此做法涉嫌欺诈。

  

  为避免“合同增项”陷阱,消费者可通过选定口碑企业,降低装修风险;把握装修细节,减少装修漏洞;多了解维权渠道,保障自身权益。


原文链接:http://www.hn315.net.cn/newones.asp?id=1350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法制网 d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