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暑假到了,作为“行走的课堂”研学游成了众多消费者的新选择。各家机构都推出了针对暑期的研学游产品。为了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少机构还推出“现金减免、组团报名有优惠、不满意全额退款等活动”。然而,随着研学游市场的扩大,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等都争相抢滩研学旅行市场,因此也出现了良莠不齐、价格虚高、师资薄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游而不学、价高质低”成了消费者对研学游最大的诟病。
消费者张女士给她的孩子报名了为期5天4夜的暑期研学游并支付了2300元,抱着期待参加行程,却发现机构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私自安排孩子到别的宿舍混搭。且由于监管看护不周导致孩子在宿舍里遭到别的孩子霸凌。研学游期间,孩子的行李箱打不开,老师并未及时处理而是放任孩子多日未换洗衣物和洗漱。研学游结束后,张女士联系机构负责人,但负责人以不知情推脱。
李女士给孩子报名的是博物馆研学,据孩子反映,机构的带队老师对馆内的介绍牌照本宣科,毫无生动可言。面对参加研学的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不能流利地解答。家长们认为,在研学游过程中互动很重要,“要给学生们提出好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输出”。
“高校研学游”依旧热门,家住鄞州区的沈女士花费8980元给孩子报名了暑期高校研学活动。但在出发的前一周,机构联系消费者称高校进不去了,让消费者改签行程或者退款。消费者表示退机票产生的费用要机构承担,机构不同意。
在此,宁波市消保委呼吁广大经营者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多在研学课程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性和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立意高远、活动生动、安全性高的研学活动,让消费者在学之余开眼界、游之后有收获。
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研学游时,一是尽量选择有资质的、口碑较好、经营时间较长的经营者。消费者要合理评估自己的消费需求,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预付款。二是理性对待宣传营销,对经营者宣传的“名师名校”,可通过相关途径查询其是否具备权威机构颁发的教育资格和相关获奖证书。三是关注机构提供的食宿、保险种类、研学主题内容等,避免“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现象。四是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的规范细节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及时索要相关凭证以便后期发现问题时维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