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购买保健食品谨防受骗,老年朋友请认准这六个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2-08-26 22:05:23 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消协

  现如今,很多骗子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以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等方式,在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面对良莠不齐的保健食品市场和不断变化的诈骗手段,老年人如何鉴别保健品真伪,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8月24日15时,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聚焦“保健品诈骗”话题,举行《揭露养老诈骗套路》系列直播的第二场——“带咱爸咱妈远离无良‘保健品’”,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军、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一部主任乔薇和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董海珠与网友一同揭露老年人保健品骗局背后的真相,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加道屏障。

  诈骗形式多样 老年人需要警惕

  本次直播开场以万家购集团诈骗案件引入,何某某于2011年成立北京万家购公司,后又于2015年起陆续成立多家分公司、子公司,统称万家购集团,以此虚构公司的规模和实力。招募200余人,采取公司化运营的模式,利用话术,通过电话、微信销售保健品的形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实施诈骗。董海珠作为该案的主审法官在直播中详述了案件背景,同时警示网友,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利用销售保健品实施诈骗的行为方式、手段不断变化,让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防不胜防。

  董海珠表示,诈骗行为方式从最早的走街串巷,与老年人面对面小范围开展保健品宣传,已转变为通过电商、自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等媒介获取老年人对产品的关注。犯罪已处于“广撒网、重点捕鱼”的态势,社会危害性明显增大。不仅如此,骗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高超,越来越隐蔽。通过正规网站进行公开推广宣传;利用名人效应,邀请明星代言、网红带货;假借“高科技”之名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编造毫无根据的诊疗理念等方式都值得警惕。

  “无论走民事诉讼还是刑事司法程序,都需要保存相关的证据。”董海珠介绍,老年人一旦被骗,保留证据是十分必要的一步,包括老年人所购买的产品、包装、购买路径及相关记录、快递单据等物流信息,与对方沟通的记录、对方的名称、地址、转账记录,检验、鉴定结果,身体受到损害的照片、就医治疗证明等,证据越充分越有利。

  认准蓝帽子 保住老年人“钱袋子”

  如何辨别保健食品?冯军特别就此问题向网友们分享了辨别保健食品的六个关键点:

  保健品不是药,摆正心态很重要。

  蓝帽子摆第一,产品批号看仔细。

  配料表眼睛亮,成分不足耍流氓。

  适宜人群是关键,按量食用才保健。

  一定看准两日期,产品过期要丢弃。

  购买产品去专柜,避免被收智商税。

  之后,冯军又就海淘保健品这一话题从市场监督管理的角度发表了看法。冯军对海淘的定义进行了简单阐述,紧接着又从不同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管理的名称、管理归属以及声称三方面差异展开分析。最后,冯军从标准、质量以及文化三方面分析了海淘保健品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及问题。冯军强调,海淘是个人购物行为,不是国际一般贸易交易行为。由于网购产品的渠道五花八门,因此相关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消费者要有风险意识,有抵御国外消费风险的思想准备。

  保健品不等于药品 要谨遵医嘱

  多年从事保健医疗研究工作的乔薇则从保健品的定义与食用角度为屏幕前的网友进行了科普。直播中,乔薇向网友强调,保健品绝对不能替代药品,保健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在服用前也务必要留意保健品外包装的“注意事项”。解答问题过程中,乔薇表示,老年人不应根据别人的推荐盲目服用保健品,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选择地服用保健品。之后,乔薇就服用保健品的注意事项以及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进一步列举案例与网友探讨。

  此外,乔薇还补充道,老年人容易受到骗子迷惑购买无良“保健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自身孤单。儿女们忙于工作,老年人缺乏陪伴。保健品销售员经常会使用一些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的称呼,跟老年人耐心、细致地聊家常,讲解产品性能,而且一些保健品诈骗集团还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旅游。有的老年人甚至觉得销售人员比自己的儿女更细心,从而使得老年人和销售人员之间逐步建立起信任感,最终愿意去掏钱购买一些制作成本低廉但高价的无良“保健品”。

  可见,对于儿女而言,一定要带父母定期体检,有病带老人到医院及时就医。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多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有病要去医院治疗。有些保健品确实可以购买,但要有辨别的购买,看保健品公司生产资质、看相关认证,这些做父母的可能无法辨别,就交由儿女来辨别,确定可以购买后由儿女去操办。

  子女们当听到老人说计划或已经购买保健品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老年人对这种态度一定会有抵触情绪,怕挨说,往往隐瞒,这样反而不容易了解真实情况。子女应该耐心询问原委,了解保健品销售来源,亲自去核实。

  老年人就医需到正规医院,切莫病急乱投医,不要轻信所谓的免费讲座、免费诊疗,更不要高价购买非正规药品、保健品,避免上当受骗。

  在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诈骗分子,只有擦亮我们的双眼,不轻信花言巧语,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犯罪分子再无可乘之机。(记者 段茜茜 实习记者 平钰骁)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208/t20220826_348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法制网 d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