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法制网!

多地消协提醒:警惕珠宝首饰回购、换购类“陷阱”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套路?

发布时间:2022-07-15 09:15:00 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消费者协会

  

  

  近年来,翡翠玉石等珠宝玉石销售也被搬上了电商直播平台,不过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发布的执法案例显示,珠宝玉石销售“以次充好”等涉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仍有发生,且被投诉案例中,网络销售占比超过九成。多地消协提醒,消费者还要警惕珠宝、玉石电商直播销售中近来出现的珠宝首饰回购、换购类“陷阱”。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套路?

  江苏消费者孙女士近日通过央广新闻热线反映,自己通过某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花费8280元买了翡翠手镯,销售人员在直播中宣称手镯“种水到冰”,属于上等品,但孙女士收到手镯之后,却发现所谓的上等品不过是普通材质,价值约在2000元左右。

  孙女士说:“我就是在直播里买,主播说纯色到‘冰种’,但是我实物收到的却不是。”

  孙女士所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在翡翠玉石类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以假充真”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以次充好”的现象却较为普遍。孙女士说,即便将商品送至第三方机构鉴定,鉴定机构也只能对商品是否属于翡翠做出定性判断,而不能对商品到底值多少钱给出参考,“这个没法验证,(第三方机构)只能鉴定是不是(翡翠),但不能鉴定(品质)是不是‘种水’,但是懂的人其实一看就知道了,因为相差太大了。”

  目前,经平台与商家协商,孙女士已完成退款退货。

  广东佛山的刘先生也通过央广新闻热线反映,他通过某电商直播平台花费6万多元购买玉石,商家承诺是“老坑老料”原石,还给他发来了翡翠加工厂家的视频验证。

  刘先生表示,当他收到货之后,才发现货品并非商家直播中所谓“缅甸矿厂一手货源”,商品也没有合格证书,只是市场上的普通产品。刘先生说:“他说开出了‘冰晴’,发视频说可以去做牌子,等我收到牌子,才发现根本不是冰晴,只是市场上配的货。”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电商平台已经对涉事商家做下架处理。

  有媒体报道,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对两家涉嫌虚假宣传的玉器店铺进行查处,拟共罚款40万元。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涉案玉石板料为商家从本地散货商购进,并非声称的“缅甸矿场一手货源”,并且宣传所用“效果图”是从互联网下载的,实物手镯与销售的品质、外观和市场预估价均存在较大差异。据了解,今年1-5月,仅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就受理玉器消费投诉举报2215宗,其中网络销售占比达99%,夸大种水、过度美颜、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拒绝发货等成为了投诉的关键词。

  业内人士提醒,在电商平台购买翡翠玉石等产品,要询问商品的细节问题,如售前质量保证、物流保价服务保障、售后保障退货换货的条件及范围等,不轻信各种销售套路,避免落入消费陷阱,“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很清楚翡翠不像其他行业一样,水很深,你稍微一不留意,有时候一夜几千万就不在了,就是这样,风险很大。”

  吉林省长春市消协近日发布消费提醒,除“以次充好”等翡翠玉器销售套路外,还有商家打出了回购、以旧换新等促销牌,有的商家承诺5年之后按原价回购、有的按原价85%回购或以旧换新等,也就是说,消费者佩戴了几年后的珠宝金饰品,还可以原价卖出或扣点卖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有的消费者误认为这是笔很划算的买卖,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多。长春市消协秘书长钟萍介绍,通过投诉案例及投诉数据可以看到,珠宝首饰不论是原价回购还是增值回购,都存在风险。

  钟萍说:“‘一口价’饰品回购换购说道多。金饰品在销售时,有的是按克数加工艺费来销售,有的是按一件首饰‘一口价’来销售。消费者对‘一口价’首饰在回购中,对一些信息不了解,换购过程中就存在商家只能按金饰品克数回购,消费者相当于就把工艺费的价值就损耗掉了。”

  钟萍提醒:在换购回购首饰中,商家以珠宝首饰有损伤等为由拒绝兑现承诺的情况不可不防,回购协议暗藏各种门槛限制,消费者在选择首饰时应该提前做好功课,尽可能选择大品牌,选择有较好售后保障的金店购买,以降低购买风险。同时也要树立取证维权意识,及时保存好直播主播推荐的首饰、视频、活动页面,购买后主动索取并保留好发票及相关票证。

  钟萍说:“这些销售信息,消费者要注意甄别,如果遇到商家打出像回购、免费换、换新款等促销信息,消费者一定要仔细了解回购、换购产品的一些规定,了解回收的价格、是否有折旧费、损耗的计算、工艺费等细节,回购和置换时,消费者要考虑物品价位是否相当,要细盘算,保持谨慎。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签订促销承诺协议,保存好相关购物凭证,因为这是出现问题时维权的证据。”

  

  

  


原文链接:http://www.hljs315.org.cn/wangzhan/index/xiangqing?id=118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下一篇:知名音乐陪练平台停课背后:家长退款难 诈骗陷阱出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法制网 d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